首页 > 科普大全

惊!男孩眼里长出6条活虫,预防只需做好这件事

科普大全 2024-08-12 00:36:01
朋友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惊!男孩眼里长出6条活虫,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相关文章,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到相关内容。

惊!男孩眼里长出6条活虫,预防只需做好这件事

咳咳,丑话说在前面,今天的文章稍微有些重口味,吃饭时还请谨慎阅读哦。

就在前几日,湖北武汉,一名2岁男童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从他眼里“捉”出6条长约1厘米的乳白色活虫!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医师判断,这是结膜吸吮线虫,“可能是与猫狗过度亲密,或摸了猫狗后没有洗手就揉了眼睛染病的。”

提醒:家长要教育小孩注意卫生,勤洗手、不揉眼。

那么重点来了,结膜吸吮线虫是个啥?来自哪儿?平时该如何规避?

还有哪些寄生虫可能找上门?我们该如何预防?往下看,答案都在下面。

01揭秘“结膜吸吮线虫”

是啥?

结膜吮吸线虫,虫体细长、半透明、淡红色,离开宿主之后变成乳白色。

体表除头尾两端外,还有横纹。

(咋也不知道为啥要介绍这么仔细)

图源:网络

来自哪儿?

结膜吮吸线虫的主要传染源是已感染结膜吸吮虫的狗,其次是猫[3],通过蝇类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到人身上。

详细点就是,雌虫直接把幼虫产在结膜囊内,果蝇在吸吮舔舐猫狗眼部时,就会将线虫幼虫食进体内。

线虫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等新宿主出现,从果蝇口部重新进入眼睛的结膜囊内。

当然,也可能跳过中间宿主,孩子和已感染结膜吸吮虫的猫狗紧密接触,也给了线虫可乘之机。

人眼感染结膜吮吸线虫,就会引发结膜吮吸线虫病。

单眼或双眼都有可能发病,多见于单眼患病。易感人群没有明显年龄界限,从2个月到88岁都有过报道[2]。

通常夏秋季感染较多,农村发病多于城市。

一旦患病有啥症状?

患结膜吮吸虫病后,会因感染部位不同(虽然在眼睛里,也分眼前房、泪小管、眼睑以及结膜下),表现而有所不同。

眼表感染引起的表现有,眼部不适,异物感,流泪、痒、疼痛,喜欢揉眼等。

小宝宝不会表达,可能会哭闹不止,不敢揉眼。

如果感染时间长,还可能引起角膜水肿、角膜溃疡,甚至虫体钻入结膜下繁殖。

如果眼内发生感染,还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畏光、结膜混合充血甚至前房积脓等。

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4],并发性白内障[5]。

如何规避?

如果家中有养猫、狗、兔等宠物,定期给宠物洗澡、做体内外驱虫处理。

如果和猫狗等宠物有过亲密接触,要及时洗手,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

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不给蝇类昆虫留生存的机会。

勤洗手,讲卫生,不吃腐烂变质坏掉的水果。

02这4种常见寄生虫也要提防!

我们已知的寄生虫大概有7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这4种:

蛔虫、蛲虫、钩虫、绦虫,它们都属于肠道寄生虫,对宝宝危害可不小。

肠道寄生虫危害:

它们在宝宝体内繁殖,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甚至让宝宝智力受损。

除此之外,寄生虫还能传播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继发感染。

如成虫上行至眼会影响视力,至脑会压迫神经,引发脑部病变,严重时还会影响生命安全。

驱虫建议: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建议盲目、自行给宝宝驱虫。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2岁以上的孩子可行驱虫治疗,且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岁以下宝宝,肝脏发育尚不完全,无需驱虫。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而且,盲目自行驱虫,可能会导致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未来驱虫添加难度,

同时还可能由于驱虫不恰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发急性胆道蛔虫症,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说了这么多,一句话:

要是真怀疑宝宝肚里有虫,检查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何预防?

预防宝宝感染寄生虫,让娃少遭罪,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下面这6件芝麻小事:

好啦,最后吃个定心丸: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上6点,基本可以帮宝宝拦截99%的寄生虫攻击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记得点在看,分享出去,帮助更多的人哦~

参考文献:

[1] 人眼感染结膜吮吸线虫1例 | AME病例讨论 AME科研时间 2019,05,19

[2] 鲁理. 常见寄生虫病的眼部损害及治疗[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5, 13(1): 59-61.

[3] 王增贤, 杨兆莘. 变色纵眼果蝇作为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在我国的发现[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89, 24(4): 318.

[4] Chen W, Zheng J, Hou P, et a1. A case of intraocular thelaziasi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J]. Clin Exp Optom, 2010, 93(5): 360-362.

[5] Mahanta J, Alger J, Bordoloi P. Eye infestation with Thelazia species[J]. Indian J Ophthalmol, 1996, 44(2): 99-101.

来源:育学园


标签: 预防

生活百科 健康养生 科普大全 经验问答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5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