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新医改方案月底公布 明确目标及四大核心体系

经验问答 2024-06-15 11:00:01
生活中很多朋友不懂得新医改方案月底公布,这个问题小编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亲自了解了一下这个问题后,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目的当然是能够帮助大家,具体来看下。

新医改方案月底公布 明确目标及四大核心体系

经过两年多的讨论和修改,新医改方案即将亮相。

10月13日,从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卫生部牵头,由16个部门组成)相关人士获悉,新医改方案有望在月底前公布,并将再次征求公众意见。规划包括四项核心内容,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改革框架基本形成。

上述人士表示,即将公布的方案不仅明确了新医改的远景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还明确了近期医改的五个重点:扩大医保覆盖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位参与方案征求意见的专家介绍,医改方案修订稿最大的特点是综合了各方意见,给地方改革留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比如备受争议的“收支两条线还是购买服务”领域,各地可以自主选择。

不过,上述医改协调小组人士透露,新医改方案尚未就公立医院改革达成一致,包括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解决办法是先试点地方自治,积累经验后再确定细则。

四大制度的改革前景

上述人士表示,新医改方案修订稿吸收了很多建议,包括学术机构提交的9套方案,最终由医疗协调小组进行了协调。

从计划开始,包括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已达成共识。即政府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为公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买单”。

未来医改在这一领域应该做的是增加财政投入,将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到农村地区,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比,医疗服务体系如何改革是新医改中“处方”改革争议最大、难度最大的领域,即谁是向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私立还是公立?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怎么分工?

“全科医疗服务提供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这是最终意见。”上述参与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的专家表示,在最终“敲定”的医改方案中,重构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路是发展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等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这两项是未来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购买,以及医务人员的财政资金保障。

如何让患者“下沉”到基层医院,《方案》提出措施:“提升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

“还提到了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上述专家表示,此前讨论的首诊转诊制度被写入医改方案,但具体实施绝对是一个长期命题。

此外,新规划还给出未来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一样,新医改的另一个关键改革目标是药品供应体系也将面临重大政策调整。在这方面,该计划利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推动这一领域的改革。

目前,中国80%的药品都是由医院“开具”的。因此,为了保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医改方案提出了解决方案,即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其他各级医院如三甲医院按一定比例使用。

“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上述专家表示。

医改方案还为医疗保险制度设定了政策目标:全民医疗保险,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最终实现三项制度的统一,并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该计划“调和”了各方的意见

医改方案的修改是各方意见调和的结果。

其中,供给方还是需求方?一直是医改路径争论的核心问题。在“投入机制”的政策设计上,《方案》给出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即政府加大卫生投入,并兼顾供给侧(即直接补贴医疗机构)和需求侧(补贴公众参加医保)。

供需之争实质上反映了卫生筹资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的路径之争。简单来说,医疗费用从哪里来?如何提供医疗服务?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北京大学和国家研究中心被认为是“供应商”的典型代表,而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则是旗帜鲜明的“供应商”支持者。与之相对应的是,公立医院恢复公益性,低价高质提供医疗服务,医保第三方购买医疗服务,成为了自己的医疗服务体系。

“双方都弥补了,但供应商的范围缩小到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述参与咨询的专家表示,该方案最终将供应商落户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由政府对这类医院进行投资,使其正常运营。

对于其他公立医院,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原来的财政补贴不会减少。”根据上述专家的分析,现有公立医院在基本建设和设备购买方面将继续获得相应的财政投资,但并非所有医院都会投资。重点地区是中医院、传染病医院和精神病院。

本质上,需求端今年一直在进行。例如,政府增加了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补贴,并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与者进行补贴。

另一个与供需相关的争议话题是如何构建医疗服务体系。与供需之争相对应的也有两条路径,即政府直接举办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提供相应的服务,都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

“这种做法是让医疗服务体系回归计划体系。”对此,九项医改方案的参与者之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可能存在的医疗效率低下、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包括最可能出现的行政监管漏洞和权力寻租空间等。

顾昕认为,应该把财政的钱补充给“需求方”,也就是医保,通过医保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来获得最终的医疗服务。他的观点在地方医改创新中得到了实践,如江苏镇江采用按人头付费、预付医保总额的方式购买社区服务。

“政府增加的投入并没有超出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也不是想象中的‘无底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澜表示,在他今年9月提交给卫生部的“社区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实地研究报告中,政府增加了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而不是以前的争议,即这可能是一个财政“无底洞”。同时得出结论,“收支两条线”并未带来医院服务效率的下降,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利润率在下降,服务满意度在提升。

“收支两条线是医院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技术上是成熟的。”日前,在本报记者参加的一个小型研讨会上,卫生部一位官员表示,“收支两条线”是一种财务管理方法,不能称为回归计划经济。

对于上述争议,新医改方案给出了整合性答案,即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应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贴等财务管理办法。政府承担此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费用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运营费用。

“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某种形式。”据上述参与医改并征求意见的专家分析,方案给地方留下了选择空间。

“如果地方愿意,也允许探索二级、三级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这位专家说。

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方案》提出,“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批准政府补助。”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什么样的医改措施和政策,都有一个核心命题:公立医院怎么改革?

上述人士透露,“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出现在规划中。

“管办分离”在于明确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的关系、权责。对此,卫生部门和专家仍有争议。在地方实践中,也有不同的模式。

如“无锡模式”和“海淀模式”,在卫生局之外单独设立一个医院管理部门。潍坊模式是在卫生局内部设立专门的医院管理办公室,并在其内部设立新的医院监督办公室,形成内部“管办分离”。

这些都与上海的“沈康模式”不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一个类似于“医疗SASAC”的医院管理中心。

“是卫生部门内部的分离还是外部的分离?”上述专家表示,如何分离仍有争议。“可能有多种实现形式。”

除了这一原则之外,医改方案还为公立医院改革划定了基本方向。比如管办分离相关的题目是“医院是法人还是事业单位”?医改方案中提出“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突破“以药养医”的改革路径是实行医疗收支分开管理,探索逐步改革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的有效途径。如实行药品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等。

同时,《规划》也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给出了前景展望。即形成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医疗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兴办非营利性医院。

社会资本涉足医疗的空间不仅在新建医院,还有望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上述人士透露,将有可能在国家层面制定规范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不过,上述医改协调小组人士透露,“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仍有不同意见”,医改方案仅提出方向性意见。解决办法是先试点地方自治,积累经验后再确定细则。

(编辑:宋静)

()特殊文章,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 核心   体系   目标   明确   方案   公布   新医

生活百科 健康养生 科普大全 经验问答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5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