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麦芽糖怎么吃,南瓜姜汁焦糖饮料/自制牛轧糖

健康养生 2023-09-02 17:45:03
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会给人带来很多烦恼,许多朋友问小编麦芽糖怎么吃的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麦芽糖怎么吃

麦芽糖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记忆。它有点粘,但吃起来很甜。每次吃麦芽糖都觉得很上瘾,吃不下去。其实麦芽糖营养非常丰富,能给人体带来很多好处。所以,麦芽糖怎么吃?需要注意什么?

 

麦芽糖怎么吃

1.南瓜姜汁焦糖饮料

配料:南瓜、生姜、麦芽糖。

做法:首先将南瓜清洗干净,切块。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南瓜,煮至烂烂,只剩下南瓜汁。接下来将生姜洗净切碎,用榨汁机取100克汁液。在南瓜汁中加入姜汁和麦芽糖,煮至粘稠状。

2.自制牛轧糖

材料:原烤花生400克,麦芽糖200克,白糖200克,盐1勺,蛋清1个,黄油纸1张。

做法:把原烤花生的皮磨掉,蛋清放在大一点的容器里,用打蛋器往同一个方向搅拌,直到变硬起泡。此时将麦芽糖、白糖倒入锅中,加入约70ml冷水,小火煮至糖汁粘稠。将煮好的糖浆慢慢倒入打好的蛋清中,边倒边搅拌,倒完后继续匀速搅拌。这时候加入烤好的花生仁,慢慢搅拌均匀。此时将整个糖球倒在黄油纸上用黄油纸包好,压成2cm左右厚的正方形,用刀切成正方形或条状。

3.麦芽糖煮红枣

配料:麦芽糖、红枣

做法:将麦芽糖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食用。

 

4.白萝卜麦芽糖

配料:麦芽糖、白萝卜。

做法:将一个小白萝卜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备用。准备适量麦芽糖,用筷子将麦芽糖卷起来,放入萝卜中。用保鲜膜把碗包起来,以免漏。静置5个小时以上,期间可以多摇一点碗,让麦芽糖和萝卜充分接触,这样会有更多的汁液出来。

5.麦芽糖蒸山药

材料:山药1节,麦芽糖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在山药上撒少量麦芽糖,放在蒸笼上。山药蒸熟后,倒掉多余的水,撒上麦芽糖。剥山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戴手套,因为山药的皮上有生物碱,会让手麻木。如果你不戴手套,你会感到又痒又痛。

 

麦芽糖的营养价值

经常食用用开水冲泡的麦芽糖,可以缓解胃痛、胃痉挛,对胃溃疡也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麦芽糖和红萝卜片一起吃,对咳嗽、咽喉痛有显著效果。麦芽糖和煮沸的浓豆浆可用于治疗虚弱患者的哮喘和顽固性咳嗽。白萝卜榨成汁,麦芽糖煮汤,润肠通便,清热去火。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大便干燥有显著疗效。麦芽糖、杏仁、陈皮水煎服,可治久咳、痰多、乏力。

 

麦芽糖的正确吃法

我们吃麦芽糖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不能吃太多。可以和麦芽糖一起喝,也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吃,比如水果蔬菜,口感更好。

 

谁不能吃麦芽糖?

1.在患有腹泻的人群中,麦芽糖醇和其他糖醇一样,大剂量服用会导致腹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家,麦芽糖醇产品都会标注“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在美国,麦芽糖醇被认为是“普遍认为健康的”GRAS物质,有文字表明每天使用超过100克会导致腹泻。

2.未断奶的婴儿不宜食用麦芽糖醇。麦芽糖醇是麦芽糖的产物。和麦芽糖一样,婴儿吃麦芽糖醇会起到回奶的作用,不利于婴儿的健康饮食。

 

什么时候吃麦芽糖最好?

营养学家发现,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吃麦芽糖的最佳时间。此时,人体内的大量热量已经被消耗。吃麦芽糖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补充部分热量。另外,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忘了吃一块麦芽糖,可以帮你提神。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吃麦芽糖,一定要戒,切不可因为贪吃而影响身体健康。

 

吃麦芽糖会胖吗?

其实麦芽糖本身并不会导致人发胖。但是现在市面上的麦芽糖大多掺杂了蔗糖等其他成分,容易导致人发胖。

麦芽糖是无色或白色结晶,粗的是浓稠的糖浆。一分子水的结晶麦芽糖在102 ~ 103℃熔化分解。麦芽糖的热量很高,平均每克麦芽糖含3卡热量。但是麦芽糖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而其他营养成分种类也很多。一般来说,麦芽糖是由大米、大麦、小米或玉米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它不甜,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所以热量高,减肥期间不宜食用。

 

麦芽糖会回奶吗?

麦芽糖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回奶”。这是因为麦芽糖是用大米和大麦芽做的,吃起来不是很甜,但是可以增加食物的色泽和香味。软麦芽糖是一种黄褐色的粘稠液体,粘度非常高,而硬麦芽糖是由软糖搅拌而成,呈多孔的黄白色糖饼。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不是每个吃麦芽糖的人都会有回奶的现象。但是也要注意,含麦芽糖的食物不能多吃,少吃也没关系。现在很多零食都含有麦芽糖,所以哺乳期的妈妈吃零食一定要看仔细。

 

美味又营养的麦芽糖就这么多了,还有更多好吃的吃法等着你去发现。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


标签: 麦芽糖

生活百科 健康养生 科普大全 经验问答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5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