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中国多地取消门诊输液 遏制过度医疗畸形医疗

健康养生 2024-06-27 19:36:01
大家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多地取消门诊输液,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相关文章,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到相关知识。

中国多地取消门诊输液 遏制过度医疗畸形医疗

曾经以中医诊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国,因年人均输液量达8瓶,被外界称为“输液大国”。2016年,随着江苏官方叫停部分医院输液的医疗行为,山西长治等地也纷纷效仿,“小感冒大输液”的畸形医疗状况正在好转。

长期以来,滥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泛滥等过度医疗行为在国内饱受诟病。在此期间,中国官方一直致力于遏制上述不合理医疗行为,改变人们的医疗习惯,回归医疗的公益本质。

距离中国内陆城市长治市卫生部门通知取消门诊输液已近一个月。近日,记者走访市内主要政府办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在门诊专门接收输液患者的大厅内,展柜空置,大门紧锁。长治市人民医院护士路飞告诉记者,每年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时,这里的20个座位都会“人满为患”。

家住山西农村的吕金梅有一个习惯,每年春天或秋冬之交,不管生病与否,她都会去当地村卫生所静脉输液。“第一天是消炎液,第二天、第三天打脂肪乳(能量补充药)。”她从许多人那里听说这可以确保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生病。

静脉输液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危险的药物,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流行。和卢金梅一样,很多人都迷信输液能快速消除疼痛、预防疾病。一项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输液市场容量为100多亿瓶(袋),相当于13亿人每人8瓶,远高于国际平均每人2.5至3.3瓶的水平。江苏是全国首个以省卫生厅名义停止门诊输液的省份,年门诊输液量超过20万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10%。

静脉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相当于一个小手术,因此门诊不提供输液被认为是国际医疗惯例。“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伴随输液,最终会导致无药可用。”山西省长治市医务政治部主任王玉华坦言,一般来说,输液是“最后一种给药方法”,仅用于无法进食的急诊和重症患者。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闫颖认为,民众中输液就医的盛行是被“引导”的结果。“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够,医院长期依靠‘多开药、多检查、多开处方’来追求收入。”闫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治疗效果相当的情况下,一盒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消炎药的一种),价格为12元人民币,可连续服用3天;同样的药物,静脉注射的费用要比100元多。“三天的费用接近400元,相当于口服药的30倍。”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的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减少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并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水平来体现医务工作者的社会价值。此次取消门诊输液医疗行为也被业内认为是上述医改行为的延伸。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余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省份。7月下旬,山西省长治市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2016年8月1日起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10月1日起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儿童医院、儿科除外)。

自2016年以来,尽管国家层面没有统一规定,但许多地方官方已发布相关政策,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据媒体报道,从4月7日起,福建省三明市全面停止为患者静脉输液(儿科除外);5月1日,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除急诊科、儿科外,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6月1日,乌鲁木齐友谊医院门诊停止输液:6月2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人门诊全面停止输液(儿科、肿瘤科门诊化疗等特殊输液除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已全部取消,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已取消门诊输液室,部分急诊输液室已预留给突发或夜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使用。

然而,许多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受到了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医疗观念的挑战。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苏慧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根据医生的判断,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将根据其紧急程度转至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治疗。“我们将尽力解释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被接受。”

“要想彻底杜绝不必要的门诊输液行为,需要从医疗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考虑。”闫颖建议,政府医保应从之前的“成本补偿”角色回归到具有自主谈判功能的缴费方。“如果医生乱开药,保险公司有权拒绝报销甚至吊销行医执照;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护理、管理等货币价值;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单、方便、便宜、可检验的优势。”

()特殊文章,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 医疗   遏制   过度   输液   畸形   门诊   取消   中国

生活百科 健康养生 科普大全 经验问答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5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